找到相关内容48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大乘、小乘有哪些共同处和不同处?

    “乘”即车乘,大乘载运多,小乘载运少。一般说来,小乘偏重自利,大乘兼能利他。小乘断见思惑,悟“我空”,证偏空真理,破烦恼障,出分段生死。大乘断尘沙惑、无明惑,悟“我、法二空”,证中道实相,破所知障,出变易生死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2477788.html
  • 简述《中论》空的思想

    所在地说的“虚无空”,而是对有、无的双重否定,说虽有非真有,虽无非真无;有不是真有,因无而说有,无不是真无,因有而说无;这种非有非无的中道思想即是“空”。因此,《中论》所主张的“空”是一种中道思想理论。在《中论》中观“空”的意义可从三个方面展现。首先开篇明“八不”,因此八不中道是体现当体空的意义。其次以“二谛”思想说明世出世一切法皆是假名相待而成,以此体现了假名空的意义。另外本论莫不体现了一个缘起性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054704.html
  • 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

    。这些特点是由佛、法、缘起、心、中道等几个关键词所铺陈的,实际上是从同一中心所涌现的。不管是那一种,如进行彻底的推究,每一项都是关乎于全体的,都是佛教的根本立脚点。这些特点,虽然说从原始佛教到大小乘...生活方针,这就是中道观。中道指脱离边邪,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。又称中路,或单称中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一二说:“常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。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我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867437.html
  • 《中论》与《中庸》——“中”之思想的比较

    关键词:儒学 中观学 中庸 中道  作者体恒法师,中国佛学院三论学硕士研究生。   引 言   东方的传统思想普遍比较重视“中”的认识与实践,只是由于认识角度和言说维度的不同,以及理想归趣的不同,各家思想...“中道”,佛学谈“中”的理论里以中观学派的“中道”最具典型意义。  儒学与中观学都谈“中”,有人对此二者难以分辨、混为一谈,有人认为儒家之“中”对于佛学不足为论,其实这两种认识都不正确。那么、这两家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8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周日讲经——《四十二章经》之八

    ,具体的内容为:佛告诉我们,修学佛道,要不畏艰难困苦,精进勇锐,坚持其修道之心,破灭众魔,而得道果。 然修道之人, 当调其心行于中道。如调琴弦,急缓得中。心若调适,道可得矣!与道若暴,暴即身疲,其身若疲,意即生恼,意若生恼,行即退矣!应如人锻铁,去潭成器,修道之人,应去心垢染,行于中道,清净安乐,方成道果。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周日讲经——《四十二章经》之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1/00152719227.html
  •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

      法音论坛 《法音》1996年第7期(总第143期)第28页   中道义是佛法的根本义,佛法于一切法都作中道观。所谓中道者,就是不落两边,但行于中,是为中道。中道义在逻辑上是一种辩证法,但它与...中道义时,是采用三自相。所谓三自相者,一遍计所执自相,二依它起自相,三圆成实自相。三自相是三能相,即主体识的三种认知能力。三自相是唯识学的中道实相理论,通过对三自相的认识,我们就能够转识成智,破妄显真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1241212.html
  • 智顗的“三谛”思想及其所依经论(2)

    74]   前文说到智顗曾依《璎珞经》,建立起折假入空、体假入空、从空入假和中道第一义等四种止观,并分别和藏、通、别、圆等化法四教相匹配。其中属于圆教的中道第一义观,即是现在所讨论的圆顿止观。而它的...、假、中等三种所观照的对象(所缘境)。而圆顿止观的特色则是:不偏于空谛(空境),也不偏于假谛(假境),不偏不倚地观照空、假二谛(二境)皆圆具于中谛(中道境)的禅法。  引文还举了两个譬喻:首先是“三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81.html
  • 农历8月24日 恭逢龙树菩萨圣诞

    伟大论师,传说寿高一百五十(或说二百),着有大量的大乘论典,其中最主要的有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等。《中论》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;《大智度论》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;《十住毗婆沙论...是基于缘起法的本质而说,所以称为“八不缘起”或“八不中道”。因为缘起法的本质是空,空即无碍,不落入空有二边,即为中道,《中论》之名即是以其阐明中道而得的。一般人观察世界的状态,皆用生灭、常断、一异、来...

    佚名

    |圣诞|龙树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1395328397.html
  • 农历7月24日恭逢龙树菩萨圣诞

    伟大论师,传说寿高一百五十(或说二百),着有大量的大乘论典,其中最主要的有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等。《中论》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;《大智度论》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;《十住毗婆沙论...是基于缘起法的本质而说,所以称为“八不缘起”或“八不中道”。因为缘起法的本质是空,空即无碍,不落入空有二边,即为中道,《中论》之名即是以其阐明中道而得的。一般人观察世界的状态,皆用生灭、常断、一异、来...

    佚名

    |圣诞|龙树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1395390557.html
  • 佛教与社会和谐

    奇葩——佛教,不仅提供了一整套反思宇宙自然、社会生活的哲学体系,更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套道德规范体系。诸如:慈悲的奉献思想、无偏执的中道思想、庄严国土的爱国情操等等。都将在营造社会和谐,构建和谐社会...众生”。佛典宣说慈悲之处,不胜枚举。  另外, 中道思想也是佛教的根本立场,中道就是超越有无、增减、苦乐、爱憎等对立的极端和矛盾。是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。 中道思想分离边中道、和合中道,离边的思想...

    释果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4458740.html